慢性支气管炎(以下简称慢支),是指气管、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变化。老年人中发病率甚高,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0%~15%。本病主要与大气污染、吸烟、感染、过敏及气候变化等有关,但许多因素迄今还不完全清楚、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防治尚缺乏叫理想的方法。
“慢支”归属中医“咳嗽”、“喘证”、“痰饮”等范畴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记载。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云:“金不及……其发咳喘,其脏肺……其病喘。”指出了咳喘之疾,其病在肺,而肺之虚实皆可导致咳喘。汉代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中专篇论述指出“病疾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”的治疗原则,并创制了苓桂术甘汤、肾气丸、苓甘五味姜辛汤等方剂。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、防治等方面也有较详细的阐述,并有所发挥,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中医中药防治慢支的临床经验。
中药治疗
(1)痰湿恋肺 治法:燥湿化痰。半夏,厚朴,陈皮,茯苓等。
(2)外寒内饮 治法:温肺化痰,止咳平喘。麻黄、杏仁、紫苑、冬花等。
(3)痰热蕴肺 治法:清热化痰,止咳平喘。麻黄、杏仁、生石膏、银花、鱼腥草等。
(4)肺脾气虚 治法:补肺益气,健脾扶中。党参、麦冬、五味子、橘红、当归等。
(5)肺肾阴虚 治法:滋补肺肾,润燥止咳。生地、马兜铃、灸枇杷叶、沙参等。
(6)脾肾阳虚 治法:温补脾肾,纳气平喘。茯苓、厚朴、杏仁、补骨脂、肉桂等。
针灸治疗
取穴:主穴;天突、肺俞、太渊。
配穴:实证配膻中,列缺;风寒配风门,重用灸法;痰湿盛配丰隆、章门,针后加灸;喘甚配定喘;脾肾气虚陪肾俞,脾俞,太溪;肝火灼肺配太冲。
操作:每次取主穴、配穴各2~3个,天突穴针刺时,针尖向下沿胸骨后壁斜刺1~1.5寸;背部俞穴斜向脊柱椎体深刺,提插捻转出现针感即酸、麻、胀感后,留针20~30分钟出针。实证、热证用泻法;虚证、寒证用补法,针后加灸。每日或隔日1次,10次为一个疗程,第二疗程隔5天再针。
如前所述慢支临床表现是错综复杂的,往往虚实夹杂、寒热相兼,因此治疗上决不能拘泥于上述6种证型,机械地割裂开来,而要综合分析,随证应变,才能提高疗效。
徐茂公中医诊所
Add:6 Corvus Starway North York M2J 1P2
647-302-7320; 416-800-6171;
E-Mail:[email protected]
http://blog.51.ca/u-185382/
发表评论 评论 (0 个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