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心理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医学的突出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,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。中医五脏情志论——是研究情志活动与脏腑关系的理论。“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恐、”称之这“五志”。七情五志是人类情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情志变化。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是内脏机能的反应,是以脏腑为物质基础的,情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为:肝在志为怒、心在志为喜、脾在志为思、肺在志为忧、肾在志为恐。故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。
中医认为,情场的病是很难用药而愈的。针对情志病,中医基本上用情场生克法,原理实际上是五行相克。
“喜胜悲”,高兴就能够克服悲伤。喜是火,悲是金。用五行说法以是火克金,火是可以把金属熔化开的。火又是散,悲又是气结、凝聚,因此悲要用散法。
“悲胜怒”,是用悲伤来战胜大怒,就是金克木。肝主怒,大怒则肝火不能收敛,因此用肺金收敛的方法来降肝火。在人大怒的情况下,告诉他一个很坏的消息,让他突然悲伤,这样就能把他的怒火熄灭。
“恐胜喜”,是恐惧可以战胜过喜的心情,但一定要用之得当。
“怒胜思”,一个人思虑太过的话,激怒他就可以了,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《华佗传》中记载:有一郡守因思虑过度,造成身体里的淤血。华佗收了这个郡守的很多礼,但不给其看病,还写了一封信骂他,说他不仁义,其实这是华佗的治疗方法,华佗激怒了他,怒则气上,这样就把淤血全吐了出来,病从此好了,此为“怒胜思”。
“思胜恐”,思虑是战胜恐惧的,就是如果把问题想清楚了,就不会害怕了,这是五行的“土克水”。恐属水,土是脾,而脾主思。
坏情绪第一会“攻”肝,进而引发肠胃疾病,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。这是因为人在面对强大压力时,胃会变得敏感脆弱,当人紧张时,通常会胃疼、腹泻,甚至胃口不佳,食不下咽。
坏情绪第二个“攻击”的是内分泌,尤其是性腺和肾上腺。这就是为什么女人在失恋或经前长青春痘,心烦易怒,天天加班或过夜生活会使得月经失调,这些都是因为性激素分泌拉响了警报。
坏情绪第三会“攻击”皮肤。紧张时头皮发痒,烦躁时头皮屑增多,睡眠不好时狂掉头发,头皮光亮潮红、口干口苦及烦躁易怒。
一般来说,七情之中以愤怒、忧郁、悲伤、惊恐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最大,颓丧、惧怕、贪求、怯懦、妒忌和憎恨,还很容易减寿。在所有人群中,老人、妇女、小孩最容易得情绪病。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,若情志失调,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,影响健康。
徐茂公中医诊所
Add:6 Corvus Starway North York M2J 1P2
647-302-7320; 416-800-6171
发表评论 评论 (0 个评论)